10月17日上午,基础医学院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双向融合”教研活动——课程间集体备课,在实验楼B310室成功举办。学院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永君教授及生理学教研室、病理生理学教研室、药理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备课。

本次备课活动以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案例为主线展开,联动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三门课程,采用“案例导入-机制分析-合理用药-思政升华”四步教学法,构建了“凝血生理-凝血紊乱-药物救治”的完整知识体系。通过课程间集体备课,打破学科壁垒,形成知识闭环,为三门课程的教学提供了统一的案例载体与知识衔接逻辑,避免了在基础医学阶段“同一案例重复讲、且缺乏关联”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形成跨学科整合思维,为后续临床阶段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思政教师参与此次备课,突破“专业课程讲知识、思政课程讲价值观”的割裂模式,通过系统化设计实现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后续课堂教学提供了清晰、可落地的实施框架。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双向融合”,本质上就是“专业教育”与“价值教育”的同频共振,通过“目标互补、内容互哺、方法互融、效果互促”,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体系,本次活动也为其他专业课与思政课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可复制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