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理学教研室发展沿革
生理学教研室始建于1974年我校建校之际,经过几代人的探索与实践,课程先后被评为省一类课程(1997年),省级精品课程(2007年),校级重点学科(2012年),首批省级一流线下课程(2019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0年),校级虚拟仿真一流课程(2021年),国家级虚拟仿真优质课程(2023年),第二批国家级一流课程(2023年),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3年)。
2.教研室在职教师(教辅)基本情况
截止2023年12月,生理学教研室有专兼职教师13人,博士及以上学历13人。其中泰山学者1人,高级职称教师9人,占主讲教师的70%。40岁以上10名,30-40岁3名,已形成一支职称、学历结构基本合理,基本素质较好、业务能力较强的学术梯队。
3.课程教学、教学改革与成果
本学科承担学校本科生生理学、麻醉生理学、机能实验学等3门课程及神经系统功能与疾病PBL教学,同时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本学科教师已指导完成10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正式发表论文3篇;承担研究生神经科学进展、神经生物学、高级生理学等3门课程授课任务,采用原版教材、双语教学授课;教学改革方面承担神经系统功能与疾病模块PBL教学,并获得山东省高校教学研究重点立项。
3.1生理学教研室开设课程一览表
3.2教学改革与成效
教研室根据我校办学定位、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组织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以教学大纲为抓手,精心组织并不断优化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服务专业,注重吸纳最新科研成果和研究进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重视课程内部以及与前继、后续等课程的有机联系和系统衔接。积极采用探究式、翻转式或线上线下混合式等先进性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理念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高效组织课程教学,加强学生学习的过程化考核与管理,创新学业评价模式;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育人作用;《生理学A》被评为国家一流课程,《生理学》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在新华网新华思政平台收录展示,《生理学》被评为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教研室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2项,联合临床、康复教师及软件企业开展集体备课、合作攻关,开发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项,获得全国虚拟仿真优质课程、校虚拟仿真一流课程。
4.科学研究
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涉及神经系统功能与疾病;肾脏损伤修复与再生研究。(1)神经系统功能与疾病研究:立足神经精神疾病基础理论与应用,采用行为学、电生理、光化学遗传等神经科学研究技术,开展外周与中枢双向神经调控机制与抑郁症、成瘾等神经精神疾病发生发展关系及药物靶点的研究。近三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山东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9篇,发明专利1项。(2)肾脏损伤修复与再生研究:肾脏再生,利用人类干细胞和类器官模型等,研究肾脏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并进行精准医学等研究;研究糖尿病肾病等疾病状态下肾脏损伤与修复的细胞与分子机制;解析紧密连接在机体重要组织器官的功能及其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近三年在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ports等发表高水平论文6篇,获评山东省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发明专利1项。各研究方向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活跃学术氛围,积极为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举办学术讲座,在推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等专业内涵建设方面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