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结合总相宜——PBL教学体会
 

PBL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在指导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某一具体病例的诊治等涉及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问题进行的研究性学习。从最初的临床医学教改班专属课程到现在临床医学、麻醉学和影像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我个人的教学过程中,对PBL有了些许体会。

一、让学生“动”起来

PBL不同于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它重点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案例巧妙地把学习设置到了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让学生通过小组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了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了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PBL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求很高,要求学生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查阅资料、归纳总结、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查阅文献能力、综合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PBL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学生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它的意义不仅是学生在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实现共享共赢,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学生相互交流和思维碰撞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小组的归属感、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研究、交流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动脑”(积极思考)、“动嘴”(讨论表达)、“动手”(查阅总结)、“动心”(接受PBL),才能达到我们设定的教学目标。

第3次课-1

学生汇报总结

学生制作思维导图

学生的心得体会

二、让教师“静”下来

在进行PBL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与学生的角色转变,学生是主动学习者,教师是“倾听”者。教师并非直接传授学生知识,而是通过激发、创造并维持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小组的每名成员都能毫无顾忌地共享经验和观点。学生任务完成出色时,给予积极肯定,真诚赞扬;个别学生消极懈怠时,给予委婉指正,热情鼓励。教师应贯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理念,深度与广度并重,并且提倡创新思维,以承担起为学生提供选择、管理、组织和加工知识的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责任。

师生之间应是一种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学习研究共同体。教师在辅助指导学生的同时,可以静下心来思考学生到底需要怎样的教学模式,如何将案例恰当地运用到自己平时的教学中等问题。

PBL更好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养成。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结合,教学相长,希望PBL可以在更多的专业中得到推广,让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受益!

关闭窗口

滨州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观海路346号

邮编:264003 联系电话:0535-6913163 管理入口>